辦公自動化文檔管理(辦公自動化文件)
一、協同OA是什麽
在數字化的道路上,OA是大多數企業遇到的第一道坎。OA的辦公自動化初衷是利用技術手段提高辦公效率,進而實現辦公自動化。
OA隨著技術的發展而發展,隨著人們辦公方式、習慣、管理思想的變化而變化,並不是一成不變的。所以不同行業、不同單位、不同層次、不同階段甚至不同領導對OA的看法都不一樣,沒有一個標準。
從廣義上講,OA應該是一個企業中除生產控製以外的信息處理和管理的集合:對於高層管理者來說,它是一個決策係統;對於中層管理者來說,它是一個信息管理係統,提供基礎信息,降低其管理成本。對於普通員工來說,它是一個事務係統,提供了很好的辦公工具,讓他們準確高效的工作。如果把一個組織比作人體,那麽OA就是一個傳遞大腦意誌和思想,在體內進行協調運動的神經網絡。
如果說ERP是生產控製係統和精確的數學係統,那麽OA就是協同管理係統和協調的哲學體係。所以我們現在談到OA,經常會加上協同這個詞。
與OA的最佳合作方式是以工作流為引擎,以知識管理為容器,以信息門戶為窗口,讓企業內的員工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,高效地協同工作。其內容主要分為五大類:信息交流(核心是IM、郵件、公告、論壇、通訊錄、門戶等。)、知識資源(文檔、雲盤、知識庫)、事物管理(公文、會議、日程、用車等。)、流程管理(財務、人事、業務流程等。),以及輔助係統管理(組織結構管理)
雖然內容可以分為幾類,但是相對於ERP和財務係統,協同OA的統一和標準化會更加困難,甚至不可能標準化。這從市麵上的出版物就可以看出來。我搜了全網,發現近十年來關於OA係統的書籍隻有兩三本,大部分都是各個廠商出版的,重點介紹他們的產品設計理念和功能。OA難以標準化,沒有明確的邊界,可見的深度是一個關鍵原因。
現在的協同OA基本都是平台化的,隻有平台產品才能稱為協同OA。平台應該有三個特點:第一,大部分應用功能模塊都是由平台產品派生和定義的,而不是一個一個獨立開發的,至少它們是建立在一套軟件設施上的。二是係統具有很強的可擴展性,包括使用規模(用戶數量)和應用模式(獨立企業和集團企業)的可擴展性。第三,係統具有很強的二次開發能力。一方麵可以對現有模塊進行局部修改和調整,另一方麵可以方便地開發新的功能模塊,如信息發布應用、各種MIS係統、報表應用、BI門戶應用等。第四,係統必須具備集成能力,包括單店登錄集成、數據對接,以及異構係統間功能的集成和調用。
二、協同OA的關鍵組成
如前所述,工作流、門戶和知識管理的有機整合是落地實踐中的最佳解決方案。接下來我們來說說這三者在協同OA中的職責和作用。
(1)工作流程
工作流是通過軟件實現業務管理中各種事務處理全過程的規範。主要形式是通過流程定義完成業務表單的自動流轉、在線審批、全流程跟蹤和決策分析。工作流管理聯盟發布的WfMC是使用最廣泛的規範。
BPM是一個涉及工作流、企業應用集成、業務流程轉換和重組的概念。與工作流沒有嚴格的邊界,但更側重於流程優化和改進,關注和支持第三方應用的集成和協同處理。
近年來,工作流在大多數情況下已經很難獨立存在。一方麵,它往往承擔著核心業務的信息管理;另一方麵,它與協同辦公有著諸多聯係,因此成為協同辦公的核心部分。
過去,工作流往往以基礎中間件的形式存在,開發者基於工作流引擎代碼級開發和維護應用係統。這種形式作為一個獨立的產品,可以承擔複雜大規模的應用操作,但也有明顯的約束。基於工作流中間件開發的係統質量往往難以保證,後期維護管理工作難度大。
現在工作流更多的是以應用平台的形式,直接向客戶提供設計定義功能,門檻低,是協同OA的主要形式。
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和演變,工作流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成熟的範疇。從能力的角度,可以通過以下八個維度進行評估:
過程能力:處理對象是否可以基於角色的定義,而不是人的定義;是否基於圖形化的流程設計;支持流程節點處理模式;流程的自動“條件”處理能力;過程流的角色相關處理能力;流程之間的鏈接和嵌套能力;谘詢和信息流通;流程恢複機製;超時處理能力;
表單設計能力:完整的表單元素支持能力;以及支持詳細列表和表格之間關聯的能力,以及自動生成表格的能力;模板支持;數據驗證;與辦公工具的整合設計;表單頁麵樣式自定義
流程再造能力:能否作為支持企業流程再造的數據基礎,這種能力的關鍵在於是否具備流程版本的可追溯能力。
智能處理能力:智能流轉路徑、智能表單預處理、智能流程聯動。
過程監控能力:及時發現過期的過程實例;終止並清理僵屍實例;了解所有正在運行的流程的運行狀態,評估流程的應用效果。
流程績效考核能力:流程及時性、處理數量等。
過程後管理能力:不僅關注過程,還提供過程結果的信息,支持這些結果數據的挖掘和分析。
擴展接口能力:數據采集和綜合能力;影響其他係統幹預的能力;工作流係統調用接口;
(2)知識管理領域:
企業知識管理是指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對各種知識和信息的不斷積累、挖掘、應用和創新,形成企業管理和管理智慧。
慧資本。它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,也是協同OA中的關鍵業務之一。在知識管理領域,日本學者Nonaka知識螺旋發展模型廣為流行,他將知識劃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,兩者通過共同化、外化、屆荷花、內化等螺旋過程轉化變化。國內可參閱陳村柏老師的著述《知識管理實務聖經》、《知識管理——正確概念與企業實務》。
在信息化體係下,可以將企業知識劃分為靜態知識和動態知識,靜態知識(結果知識)是直接可以供人查閱的現成信息,動態知識(過程知識)則是在各個業務管理的工作流過程中、電子郵件中、項目過程中,不能直接滿足人員應用的知識。如何自動化、智能化地采集、匯總、應用這些知識,是協同OA知識管理的核心。
所以,企業知識管理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兩大類:一類是知識資源的有效積累問題;二是知識的傳遞與利用問題。
統一文檔管理是整個協同OA係統中關於知識管理的核心,可以通過這種思路實現有效積累。所有動態過程的文檔都可以歸檔到統一文檔管理係統中來。知識管理係統要支持自定義、自動化的知識資源挖掘利用,全文檢索是基礎、自動分類和打標簽是重點、交流體係是便捷的手段。
當下,語義分析、知識圖譜、大數據挖掘等新技術快速發展,這些技術將會促使知識采集和應用向更智能化、人性化發展。
(3)OA門戶:
門戶是指集成了多樣化、綜合性的信息內容服務的WEB係統網站,係統主要提供新聞資訊、搜索引擎、係統接入、郵箱、社區等內容服務。
經過數十年的發展,門戶已形成一套標準的技術規範。在應用層麵,門戶聚合了很多信息源,向用戶提供了“一覽無餘”的統一界麵;技術層麵,門戶是一個標準、規範的技術體係。在協同OA體係中,門戶約等於辦公門戶,注重內部信息、事務聚合和三統一(用戶、認證、消息)。
在上個世紀,門戶產品主要以國外的為主,包括IBM的WebSphere Portal Server、Oracle的Weblogic Portal和WebCenter Portal、微軟的SharePoint Portal Server,還有開源的Liferay體係,這些產品以穩定、全麵、笨重著稱,廣泛應用在國內大型企業。
目前,國內的主流協同OA平台都自帶了門戶係統,基本能夠覆蓋企業對門戶的絕大部分需求。門戶的核心思想是網頁的個性化,所以應該要具備強大的個性化配置能力,能靈活適配不同用戶、業務單元的定製訴求。
隨著企業微信、釘釘等IM工具逐步演變成辦公平台,我們發現門戶也有了一些新的形態,有些部分變得很關鍵,如麵向業務人員的門戶配置和定義,有些內容變得不那麽關鍵,如統一的用戶、郵件係統等。總體而言是向著輕量、易用、高效發展。
三、協同OA的選型
協同OA在產品設計上,要遵循的七大機製:消息不間斷機製、閉環管理機製、信息回執機製、信息索回機製、痕跡可追溯機製、流程輔助決策機製、係統評估機製。這些原則不僅是廠商要重點考慮的,也是企業在選型產品的時候要關注的。下麵基於這些原則和企業務實的需要,總結了六條協同OA產品選型原則,簡述如下:
(1)成熟穩定原則,一看產品從誕生到成熟的時間。一個協同OA如果沒有三五年專注研發雕琢,是很難達到成熟穩定的,而且這個研發是穩定、持續的。二看客戶實踐案例,沒有20個成功的標杆案例也很難說是成熟的;
(2)實用、易用原則,協同OA要使用起來才能產生價值,而且使用越廣泛價值越高,所以實用和易用要比功能強大更重要;
(3)係統先進性原則,先進性永遠是相對和動態的,一看係統設計是否蘊含先進的現代管理理念;二看是否運用了先進的技術;三看是否具備強大的業務處理能力;四看二次開發能力;
(4)適用性原則:一看是否適合企業的管理架構;二看能否與企業現有IT基礎匹配;三看能否滿足企業IT規劃;
(5)開放性原則:一看數據結構的開放性;二看係統功能接口開放性;三看用戶體係開放性;
(6)安全性原則:一看完整、安全的用戶認證體係;二看完善的用戶授權管理體係;三看數據、前後端的安全防範機製。
參考材料:
《“互聯網+”時代下的協同OA管理》 ,王泉,2016